了解肺癌過度診斷的證據以優化肺癌篩查計劃 文章目錄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肺癌過度診斷(OverDiagnosis)的證據 肺癌過度診斷的證據主要來自大規模篩查試驗、觀察性研究和屍檢數據。這些研究強調了肺癌的檢測,如果不被發現,在患者的一生中不會引起癥狀或死亡。以下是證據的詳細介紹: (一)國家肺篩查試驗(NLST) NLST 是肺癌篩查方面最具影響力的研究之一。它比較了超過 53,000 名高危人群(55-74 歲的長期吸煙者)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與胸部 X 光檢查。【主要發現】與胸部 X 光檢查相比,LDCT 將肺癌死亡率降低了 20%。然而,該試驗也表明存在嚴重的過度診斷。據估計,18-25% 篩查發現的肺癌被過度診斷,這意味著如果不被發現,這些癌症不會造成傷害。【意義】雖然 LDCT 可以挽救生命,但它也可以檢測到大量可能不需要治療的惰性或生長緩慢的癌症。 (二)NELSON 審判 NELSON 試驗是一項歐洲研究,進一步調查了高危人群的 LDCT 篩查。【主要發現】LDCT 將男性肺癌死亡率降低了 24%,女性肺癌死亡率降低了 33%。過度診斷率低於 NLST,估計為篩查發現的肺癌 9-12%。【意義】NELSON 試驗證實了 LDCT 篩查的益處,但也強調了過度診斷的存在,儘管發生率低於 NLST。 (三)屍檢研究 屍檢研究通過識別死於其他原因個體的肺癌,提供了過度診斷的間接證據。【主要發現】研究發現,死於非肺癌原因的成年人中有 5-15% 在屍檢時未確診為肺癌。其中許多癌症很小,是局部的,不太可能引起癥狀或死亡。【意義】這些發現表明,很大一部分肺癌仍然是無癥狀和非致命的,支援過度診斷的概念。 (四)觀察性研究 觀察性研究檢查了篩查發現的肺癌結果,並將其與臨床檢測到的癌症進行了比較。【主要發現】與因癥狀發現的癌症相比,篩查發現的肺癌更可能是早期和緩慢生長的。一些篩查發現的癌症隨著時間的推移顯示輕微或沒有進展,表明它們可能是惰性的。【意義】這些研究強化了 LDCT 篩查可檢測侵襲性和惰性癌症混合的觀點,後者有助於過度診斷。 (五)建模研究 數學模型已被用於估計肺癌篩查中過度診斷的程度。【主要發現】模型估計,10-30% 篩查發現的肺癌可能被過度診斷,具體取決於人群和篩查方案。過度診斷在老年人和預期壽命有限的人中更為常見,因為他們不太可能死於生長緩慢的癌症。【意義】建模研究為理解過度診斷及其對篩查計劃的潛在影響提供了一個理論框架。 (六)長期隨訪數據 對篩查試驗和佇列的長期隨訪提供了對篩查發現的肺癌自然病程的見解。【主要發現】一些篩查檢測到的肺癌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進展甚至消退。無論是否接受治療,患有這些癌症的患者都可能具有相似的生存結果。【意義】這些發現突出了導致過度診斷的惰性肺癌的存在。 導致肺癌過度診斷的因素 篩查靈敏度:LDCT 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以檢測到非常小的結節,其中許多可能是良性的或非侵襲性的。基線篩查:第一輪 LDCT 篩查通常會檢測到大量結節,其中許多後來被發現是非癌性或惰性的。惰性腫瘤:一些肺癌生長非常緩慢,以至於它們永遠不會引起癥狀或死亡,尤其是在老年患者或有合併症的患者中。假病:LDCT 檢測到的一些病灶符合癌症的病理標準,但表現為良性。 優化肺癌篩查計劃確保患者獲得適當護理 肺癌過度診斷的證據來自多種來源,包括大規模篩查試驗、屍檢研究、觀察數據和建模研究。雖然 LDCT 篩查在降低肺癌死亡率方面具有明顯的好處,但它也可以檢測到大量可能不需要治療的惰性或生長緩慢的癌症。瞭解和解決過度診斷對於優化肺癌篩查計劃和確保患者獲得適當護理至關重要。基於風險的篩查、主動監測和改進風險分層等策略有助於降低過度診斷的風險,同時保留早期發現的好處。(延伸閱讀:肺癌過度診斷的4個原因與深入探討)